科研队伍
教授(13人)
刘铁根 江俊峰
张小岩 刘 琨
张红霞 贾大功
程振洲 徐天华
侯丽丽 胡浩丰
桑 梅 丁振扬
王 双
副教授/副研究员
(4人)
韩 群
张尊月 王子一慧
助理研究员(4人)
张 帅 井建迎
代小爽 彭 琤
教授——桑梅
职称 教授
系别 光电子技术系
职务 党支部书记
课题组 光纤传感课题组
联系电话 022-27406482
电子邮件 m_sang@tju.edu.cn
通讯地址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
邮政编码 300072
办公地址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26教C座206
主讲课程
物理光学、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
导师类型

光学工程-博导、硕导;

光电子与光子学-博导、硕导

个人经历或学术经历:
  2007.03-2007.09,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从事超快太赫兹时域频谱测量方面的研究。
  2004年-2006年,博士后:天津大学与天大天财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博士后工作站从事光通信技术与产品的研究。
  2000年-2004年,博士:天津大学精仪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5年-1999年,硕士:天津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85年-1989年,本科:天津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从事光纤传感、图像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科研项目、成果和专利

科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微纳结构动态特性测试仪(2018YFF01013200),课题3:MEMS面内动态特性测试和表面缺陷检测模块研发, 2018.10至2021.09,课题负责人,已结项。
  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传感器专项”:“宽温区MEMS光纤多物理量敏感元件及传感器”(2023YFB3209500),课题三“宽温区多参量传感器交叉补偿及一体化封装技术”子课题负责人,时间:2023.12~2026.11,在研。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基于中红外光子集成芯片的表面增强气体吸收光谱的研究(61805175), 2019.01至 2021.12,参与,已结项。
  4.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2013YQ03091501), 任务5: 光纤力热复合测试仪研发平台搭建及其溯源计量标准化,参与, 2013.10至2017.09, 已结项。
  5. 国家973计划项目:多维复用光放大器(后三年)(2014CB340103),课题:Raman散射效应的多维复用放大器设计,参与, 2016.01至2018.08,已结项。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慢光增强非线性效应的全光2R再生技术研究(61377078),参与,2014.01至2017.12,已结项。
  7.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碳纳米管被动锁模直接键合平面波导激光器的研究(10JCYBJC01200),2010-04至2013-03,项目负责人,已结项。
  8.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物联网安防监控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建设(17PTSYJC00100),参与,2017.10至2019.9, 已结项。
  9. 横向科研项目:预浸料外观缺陷在线检测系统研制(c02021107),项目负责人,时间:2021.6至2024.12。已结项。
  10. 横向科研项目:光纤围栏与视频监控联合应用的周界防护系统研究, 项目负责人,起止时间2014.11至2016.12,已结项。

授权专利:

  1.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基于碳纳米材料的少模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测量方法及传感器”, 专利号:ZL 2015 1 0218259.8 专利申请日:2015.4.30,授权公告日:2017.4.5.专利证书号:第2433906号。
  2. 国际专利授权(澳大利亚创新专利):Measurement Method of MEMS In-plan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Polarization Imaging, 专利号:2021101714,申请日:2021.7.29,有效期:自申请日8年。
  3. 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基于白光扫描干涉的三维形貌解调方法,授权号:ZL 2020 1 0089262.5, 申请日:2020.02.12。
发表学术论文
  1. Mei Sang#, Xiangyu Du, Shuang Wang, Tianhua Xu, Jie Dong, and Tiegen Liu, "Gap-matching algorithm with the impCEEMDAN in scanning white-light interference microscopy," Opt. Express, 2020, 28(10/11), 15101-15111.
  2. Su, W.; Sang, M.*; Liu, Y.; Wang, X. Defect Detection Method of Carbon Fiber Unidirectional Band Prepreg Based on Enhanced YOLOv8s. Sensors 2025, 25(9), 2665; https://doi.org/10.3390/s25092665.
  3. Shi, Z.; Sang, M*.; Huang, Y.; Xing, L.; Liu, T. Defect Detection of MEMS Based on Data Augmentation, WGAN-DIV-DC, and a YOLOv5 Model. Sensors, 2022, 22(23), 9400; https://doi.org/10.3390/s22239400.
  4. Jie DONG, Mei Sang*, Shang WANG, Tianhua XU, Lei YANG, Xun YU, and Tiegen LIU: Low Refractive-Index and Temperature Sensitive Torsion Sensor Based on CLPFG-FMF,IEEE ACCESS,2020, Vol.8, 82266-82272.
  5. Jie DONG, Mei Sang*, Shang WANG, Tianhua XU, Lei YANG, Xun YU, and Tiegen LIU: Refractive Index Sensor Based on Graphene Oxide-Coated Long-Period Fiber Grating Inscribed in a Two-Mode Fiber,IEEE ACCESS,2020, Vol.8, 109028-109037.
  6. Jie Dong, Mei Sang*, Shuang Wang, Tianhua Xu, Yao Wang, and Tiegen Liu,A Novel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ric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 a Symmetrical Double-Grooved Structure, IEEE Sensors Journal, 2020, 20(24), 14850-14856.
  7. Wang, Yao; Sang, Mei*; Wang, Shuang; Dong, Jie; Liu, Tiegen,Fabrication and sensing properties of fiber Mach-Zehnder sensor based on CO2 laser fusion,Proc SPIE Int Soc Opt Eng,2020,114360E,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tical Instrument and Technology(OIT2019),Beijing,China,2019-11-2至2019-11-4.
  8. Yu M, Sang M*, Guo C, Zhang R, Zhao F, Liu H, Liu T, A Demodulation Algorithm for Periodically In-Plane Vibrating MEMS Based on a Stroboscopic Micro-Visual System,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 2022, 28, 145–151.
  9. Yaokang Huang, Mei Sang*, Lun Xing, Haofeng Hu, and Tiegen Liu,Unsupervised anomaly detection of MEMS in low illumination based on polarimetric 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Optics Express,2021,Vol. 29, Issue 22, pp. 35651-35663.
  10. Kang Wang, Gang Li, Mei Sang, Shuo Wang, Zhe Zhao, Ling Li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uman blood glucose by dynamic optical rotation angle of multiple wavelengths based on the polarization camera, https://doi.org/10.1016/j. measurement.2024.116008. 
奖励、荣誉和学术兼职
获得学术奖励: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光电融合事件感知关键技术与仪器,2017,排名7/13。
 天津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事件识别光电信息融合感知关键技术,2016,排名7/12。
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低照度行为分析及视频语义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5,排名5/12。
 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光学科技奖应用成果类,二等奖,激光干涉信号与监测图像融合关键技术,2019,排名8/16。
教改教学成果奖励:
 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立足《物理光学》建设全方位互动式的教学质量提升模式,项目编号:C05-0807,项目负责人,主持,2013~2016,已结项。
 天津大学2017年教学成果二等奖:构建理工融合的教育教学平台、培养光电子技术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2018.3,排名:2/9。
 天津大学2017年教学成果二等奖:《光子器件物理》原版教材的引进与翻译(教材),2018.3,排名:3/4。
 2021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方位提升科学素养的研究导向型混合式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2022.4.26,排名:7/9。
指导学生科技竞赛奖励:
 2017年第十一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总决赛,二等奖,iPillow,2017.11.24~26,组织单位:ICAN国际联盟、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学会、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国组委会。
 2021年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北分赛区团体二等奖,2021年7月,组织单位: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
 2025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滨松杯”实物赛道(大深径比微孔参数的光学无损测量),华北赛区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 2025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滨松杯”实物赛道,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友情链接: 天津大学办公网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Copyright © 2010 Opto-Electronic Measurement Laboratory of Tianjin University.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